为进一步深化泉州与洛隆的对口支援协作成效,推动产业对接与资源共享,10月底至11月初,泉州市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洛隆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彭元成率领由县发改、经信、产业园区负责人及本地优秀企业代表组成的考察调研组,赴泉州开展深度对口援藏考察调研活动。活动跨越山海,行程密集,成果显著,为洛隆县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泉州动力”。
文旅融合,开启“闽藏风情”新篇章
考察调研期间,文旅合作成为亮点纷呈的一站。与泉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及泉州文旅集团接洽过程中,三方不仅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更在具体合作层面达成多项共识:初步达成硕督古镇投资开发运营意向,共同策划推出“闽藏风情”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软实力。

图1:考察调研组与泉州市文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图2:考察调研组与泉州市文旅集团座谈。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考察调研组对蟳埔民俗文化村进行了深度考察。蟳埔女独特的“簪花围”民俗文化与藏族绚丽的服饰、深邃的藏香文化在现场碰撞出激烈的创意火花。双方初步确立合作开发意向,计划推出系列文创产品。这一探索不仅为泉州非遗的活化利用开辟了新径,也为洛隆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IP、提升文化影响力打开了全新的思路,是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图3:考察调研组在泉州市蟳埔民俗文化村考察。

图4:洛隆藏服与泉州簪花和谐适配。
产业协作,打通“青稞出藏”新通道
产业振兴是区域发展的基石,考察调研组重点走访了达利食品集团和盼盼食品集团等国内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在与企业高层的务实磋商中,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负责人,就青稞的精深加工技术引进、新产品联合研发、共享品牌与销售渠道等核心议题,与企业进行了深入对接。
达利和盼盼集团均对洛隆县纯净、优质的高原青稞资源表现出浓厚合作兴趣。双方围绕建立稳定的青稞原料供应基地、共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等进行了更具深度的探讨。此番对接,为洛隆这座“藏东粮仓”的特色农产品突破地域限制,借助泉州企业的强大市场网络走向全国,开辟了一条极具潜力的“快车道”,是产业援藏从“输血”到“造血”的关键一步。

图 5:考察调研组在达利集团总部考察

图 6:考察调研组在达利集团总部考察
供销联动,构建“全域协作”新网络
为打通产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考察调研组与泉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进行了专题座谈与签约。双方围绕如何高效利用泉州发达的市场体系、成熟的流通网络、先进的技术理念,与洛隆县丰富的特色农牧产品、独特的资源优势进行互补整合,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讨。

图7:考察调研组与泉州市供销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合作范围覆盖农牧产品产销精准对接、冷链物流设施共建、基层供销组织能力提升、电子商务平台协作运营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交流等多个维度。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泉洛双方共同签署《对口合作框架协议》,这一系列举措为构建“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发展共赢”的泉洛协作新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图8:考察调研组与泉州市供销社座谈。
拓展对接,深化“多域合作”新内涵
考察调研期间,考察调研组一行还专程拜访了泉州市洛江区、惠安县的主要领导,就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民生事业共建、人才交流互动等议题交换了意见,为未来更深层次的区县合作铺平了道路。

图9:考察调研组与泉州市洛江区主要领导座谈。
在泉州市数据管理局,双方聚焦数字化转型,探讨了在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农牧业发展、数据要素资源共享等领域合作的可能性。这不仅顺应了数字时代的发展潮流,也为洛隆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前瞻性的技术支持。
医疗援藏,谋划“柔性支援”新机制
作为考察调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调研组与泉州市卫生和教育系统的磋商超越了传统的资金与物资援助层面,重点围绕“柔性医疗援藏”“柔性教育援洛”模式进行了务实交流。医疗方面明确,将在保持现有“组团式”支援力度的同时,探索更加灵活、精准的智力支援、技术帮扶和人才培训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持续向洛隆基层延伸,切实提升洛隆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筑牢健康防线。教育方面,则明确了两地教师队伍常态化交流学习机制、共建线上教研平台、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等多项即时合作举措,将“输血”与“造血”紧密结合。

图10:考察调研组与泉州市卫生健康委座谈。
通过此次对口援藏考察调研活动,双方不仅在文旅、产业、供销、医疗、教育、大数据等多个关键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可落地、可追踪、可评估的务实合作项目,更在理念层面实现了从“单向援助”到“双向赋能”的历史性跨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泉洛两地将继续携手并肩,共同书写新时代对口支援工作的精彩华章,为洛隆的乡村振兴和长治久安贡献更大的力量,也为全国对口支援工作提供了一份鲜活的“泉州-洛隆实践”样本。
藏公网安备 54213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