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隆探寻历史遗迹 传承爱国情怀
2025-04-25 12:21:23      来源:洛隆县委统战部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洛隆县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自元代始,西藏被纳入中央直接管辖范围,而洛隆凭借其地处茶马古道、川藏官道等多条重要通道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历史文化交融汇聚的关键节点。

GetAttachment (12).jpeg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创建成果,深入挖掘当地红色历史、探寻珍贵文物,洛隆县委统战部与民族团结专项办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成功发现了清朝末年的“功牌”以及1953年的“甘结”。这两项重要发现,为洛隆县的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增添了极为关键的内容。它们不仅是历史的有力见证者,更是爱国情怀代代传承的生动体现。

百年“功牌”,见证了治藏稳藏的历史。“功牌”‌是清朝统治者颁发给在政治、军事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之人的奖励,类似于现代的勋章、奖章、奖状、嘉奖令或获奖证书。记录了:光绪十二年十一月廿六日(1886年),洛隆宗的夷目(姓氏或少数民族头目的意思)乍喜彭楚,处理波地和番地(因称波密人为“波旁”,且波密土匪经常到洛隆劫掠粮食,故疑为:波密和洛隆)仇杀有功,根据驻藏大臣崇色的批示,赏给六品顶戴。据持有人次觉叙述,乍喜彭楚是其外婆的外曾祖父,至今5代,时任洛隆宗宗班(县长)。现推测乍喜彭楚原为七品官员,功牌表彰后晋升为六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

GetAttachment (3).png

此次在洛隆发现“功牌”,充分证明了中央政府对洛隆以及整个西藏的有效治理,通过功牌的内容可以得知,驻藏大臣通过各级官员直接管理西藏地方事务,满藏汉等各民族融合度较高,同朝为官,论功行赏,各民族平等相处,团结互助。因晚清社会局势动荡,且功牌多为纸质,保存难度大留存较少,保存如此完好的“功牌”,尚属首次发现,极其稀少珍稀,对研究清代奖赏制度和中央政府治藏管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考依据。此次发现更凸显了洛隆的历史底蕴以及重要的地理和政治地位,既是中央政府治藏稳藏的实证,更是民族团结的铁证。更加证实了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和管理,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藏汉一家亲。

红色“甘结”,书写着爱国情怀。“甘结”是旧时交给官府的一种画押字据,记录了1953年4月23日,洛宗解委会张科长的通司(译者)洛桑达娃向来都是拥护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且一直为人民服务,然而,近期被无辜刺杀,因公殉职,这不是私事。由叶堆定(村)全体人员对洛桑达娃的牺牲表示沉痛和惋惜,杀手土旦是暴力实施者,也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此事由我们叶堆全体人民证明。

GetAttachment (13).jpeg

这份“甘结”既是洛隆红色历史,记录了为洛隆和平稳定发展因公牺牲的洛桑达瓦,也是洛隆人民拥护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见证者,同时更是西藏和谐稳定的亲历者,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守护洛隆和谐稳定和祖国统一、领土完整,传承红色基因,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爱国故事。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洛隆县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在文物保护与历史挖掘方面,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和专家学者,对“功牌”和“甘结”等文物进行系统化保护,建立红色文物数据库,设立专项保护资金,实施抢救性修缮,完善标识牌与展陈方案,同时邀请藏文专家解读文档内容,深入挖掘历史故事。在先进表彰与宣传方面,结合“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对捐赠人次觉进行表彰,宣传其保护文物的精神,还将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专题研究,编纂图录,策划展览,开发文创产品和研学项目。此外,洛隆县将深入挖掘乍喜彭楚和洛桑达娃的故事,协调各级部门追授其为烈士,在烈士陵园设立衣冠冢,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将红色文物挖掘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常态化工作,激发全社会参与红色文化保护的积极性。

洛隆县这些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见证了过去,也激励着当下。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故事中,深刻领悟到民族团结和爱国精神的力量,一起守护和传承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冯艳玲

公安备案号:藏公网安备 54213202000001号 工信部备案号:藏ICP备15000041号-1 网站标识码:5421320001 版权所有:洛隆县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西藏传媒集团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